在星贝育园的日常观察中,我们注意到自闭症孩子在吃饼干时常常对饼干形状有着特殊要求,这一行为背后蕴含着多方面复杂原因。
自闭症孩子普遍存在刻板行为和强烈的秩序感需求。在他们的认知世界里,事物应该遵循特定的模式和规律。对于饼干形状的要求,实际上是他们试图维持环境和行为一致性的一种表现。例如,若他们之前一直食用圆形饼干,圆形就成为了他们内心认定的 “正确” 饼干形状,当出现方形或其他形状饼干时,打破了他们习惯的模式,会引发不安和焦虑情绪,进而拒绝食用。这种对秩序的执着追求,使他们在面对不符合既定形状的饼干时,难以接受和适应。
感官敏感度也是影响因素之一。不同形状的饼干在视觉和触觉上给自闭症孩子带来的感受差异明显。某些形状可能会产生尖锐的角或不规则的边缘,这些视觉元素对于视觉系统较为敏感的自闭症孩子来说,可能会造成过度刺激,引发不适。从触觉角度看,拿取形状奇特的饼干时,手部的握持感和用力方式与常规形状不同,这会干扰他们原本熟悉的进食动作模式。比如三角形饼干,其角的部分可能会让孩子在触摸时感觉扎手,导致他们对这种形状的饼干产生抵触。
理解和认知能力的局限也在其中发挥作用。自闭症孩子在理解抽象概念和变化方面存在困难。饼干形状的改变对于他们而言,是一种难以理解的变化。他们可能无法将不同形状的饼干都归为 “饼干” 这一类别,在他们的认知里,形状不同可能就意味着是完全不同的物品。而且他们往往依赖于过去的经验和熟悉的事物,一旦饼干形状与记忆中的不一致,就会陷入困惑,不知如何应对,从而通过拒绝吃来表达这种困惑和不安。
针对自闭症孩子对饼干形状的特殊要求,星贝育园积极开展了一系列有效的干预措施。在日常活动中,教师们通过游戏的方式引导孩子认识不同形状。准备各种形状的饼干模具,让孩子们亲手参与制作饼干的过程,从揉面团到用模具压出形状,再到烘焙,让他们在实践中接触和熟悉不同形状。在这个过程中,教师会用简单、生动的语言向孩子介绍每个形状的特点,如 “圆形像圆圆的皮球,没有尖尖的角”“方形有四条直直的边,四个一样大的角”,帮助他们建立对形状的认知和理解。
在提供饼干时,育园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。先从孩子熟悉、偏好的形状饼干开始,然后逐渐混入少量其他形状的饼干。一开始,新形状饼干的比例极小,随着孩子对新形状的逐渐适应,再慢慢增加其在饼干组合中的占比。例如,最初 10 块饼干中只有 1 块是新形状,当孩子能够平静接受后,逐渐调整为 2 块、3 块,以此类推。同时,教师会在旁边给予鼓励和引导,告诉孩子 “这个新形状的饼干和你喜欢的圆形饼干一样好吃哦”,并亲自示范吃新形状饼干,让孩子模仿。
星贝育园还注重强化训练。当孩子尝试吃新形状饼干时,及时给予表扬和奖励,如一个小贴纸、一句夸赞 “你真棒,尝试了新形状的饼干”,强化他们的积极行为。通过持续的干预和引导,帮助自闭症孩子逐渐克服对饼干形状的过度要求,提升他们对不同形状物品的适应能力和接受度,促进其认知和行为的发展,让他们能够更加从容地应对生活中的各种变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