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广州闷热的午后,星贝育园自闭症儿童寄宿制学校的教室里,穿格子衬衫的男孩正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。他不停地把桌上的积木排成直线,推倒,再重新排列,乐此不疲。一旦有人打乱他的 “秩序”,他就会情绪失控,大喊大叫。这样的重复行为,几乎占据了他大部分的时间。
在广州闷热的午后,星贝育园自闭症儿童寄宿制学校的教室里,穿格子衬衫的男孩正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。他不停地把桌上的积木排成直线,推倒,再重新排列,乐此不疲。一旦有人打乱他的 “秩序”,他就会情绪失控,大喊大叫。这样的重复行为,几乎占据了他大部分的时间。
刚入学时,男孩的重复行为十分严重。上课时,他会反复开关铅笔盒,“啪嗒啪嗒” 的声音响个不停;走路时,一定要沿着地砖的缝隙走,一旦踩偏就会立刻退回起点重新走;甚至吃饭时,都要把饭菜按固定顺序吃完,否则就不肯下咽。这些行为不仅影响了他的学习和生活,也让周围的同学感到困惑。
学校的老师们注意到男孩的情况后,没有急于制止他的行为,而是先仔细观察他的习惯和喜好。老师们发现,男孩对圆形的物体特别感兴趣,经常盯着车轮、钟表发呆。于是,他们决定从这个点入手,尝试引导男孩。
在课堂上,老师准备了不同大小的圆形卡片,和男孩玩起了 “排排队” 游戏。老师先把卡片整齐地排成一列,然后对男孩说:“我们让圆卡片们排好队,看谁排得又快又整齐!” 一开始,男孩还是按照自己的方式排列,但老师没有打断他,而是在一旁耐心地等待。等男孩排完后,老师会微笑着说:“你排得真认真!我们试试这样排,会不会更好看?” 慢慢地,男孩开始模仿老师的排列方式,虽然过程中还是会出现重复动作,但次数明显减少了。
为了减少男孩走路沿缝隙的行为,学校在操场上用彩色胶带贴出了有趣的路线,有的像弯弯的小河,有的像大大的太阳。老师牵着男孩的手,一边走一边说:“我们今天走小河路线,看看能不能找到小鱼!” 起初,男孩还是想回到地砖缝隙上走,但老师轻轻地拉着他,鼓励他尝试新的路线。当男孩走完彩色胶带路线时,老师立刻给予表扬,还奖励给他一个小贴纸。
在宿舍里,生活老师也在想办法。男孩每天睡前都要反复检查衣柜门是否关好,有时甚至要检查十几次。老师没有阻止他,而是和他一起检查,同时说:“第一次检查,没问题;第二次检查,很安全……” 慢慢地,老师开始减少检查的次数,从十次到八次,再到五次。每次减少,老师都会用温和的语气告诉男孩:“我们相信衣柜很安全,不用检查那么多次啦。”
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,男孩的重复行为有了明显改善。在课堂上,他能专注地听老师讲课,不再频繁地摆弄物品;走路时,也能自然地走在正常的道路上;就连睡前检查衣柜的次数,也减少到了一两次。虽然偶尔还会出现重复行为,但他已经学会在老师的提醒下,慢慢控制自己。
在星贝育园,像这样的故事每天都在发生。老师们用耐心和智慧,一点点帮助这些特殊的孩子打破重复行为的 “枷锁”,让他们能更自在地融入集体生活,感受世界的丰富多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