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广州星贝育园自闭症儿童寄宿制学校,每到安排孩子们剪头发的日子,老师们总能看到相似的场景:许多孩子一听到剪刀开合的 “咔嚓” 声,就立刻捂住耳朵,表情紧张,甚至哭闹着抗拒理发。起初,这一行为被简单归因为孩子害怕剪头发,但随着长期的观察与深入了解,老师们发现,这背后是自闭症儿童对声音异常敏感,以及剪刀声与焦虑情绪之间紧密的关联。
在广州星贝育园自闭症儿童寄宿制学校,每到安排孩子们剪头发的日子,老师们总能看到相似的场景:许多孩子一听到剪刀开合的 “咔嚓” 声,就立刻捂住耳朵,表情紧张,甚至哭闹着抗拒理发。起初,这一行为被简单归因为孩子害怕剪头发,但随着长期的观察与深入了解,老师们发现,这背后是自闭症儿童对声音异常敏感,以及剪刀声与焦虑情绪之间紧密的关联。
自闭症儿童的听觉系统往往异于常人,他们对声音的感知更为敏锐,一些在普通人听来细微的声响,在他们耳中可能被放大数倍,变成难以忍受的噪音。剪刀开合时发出的高频、尖锐且不规则的 “咔嚓” 声,对于听觉敏感的自闭症儿童来说,如同刺耳的 “警报”,会引发强烈的不适感,进而产生焦虑、恐惧等负面情绪。在星贝育园,曾有孩子在剪刀声响起的瞬间,身体剧烈颤抖,眼泪夺眶而出,无论老师如何安抚,都无法平静下来,可见这种声音对他们的刺激之大。
为了帮助孩子们克服对剪刀声的恐惧,星贝育园的老师们开始了一系列尝试。首先,从减少声音刺激的角度出发,老师们特意采购了静音理发剪刀,并在剪发前对剪刀进行润滑处理,最大程度降低剪刀开合时产生的声响。同时,在剪发区域铺设柔软的地毯,摆放吸音材料,减少环境中的回声,为孩子营造相对安静的剪发环境。
在引导孩子适应剪刀声的过程中,老师们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。他们会在日常活动中,先让孩子接触静音剪刀,鼓励孩子用手触摸剪刀,感受其形状和质地,并用温和的语言告诉孩子:“这是帮我们变漂亮的小工具,它很温柔的。” 当孩子不再排斥剪刀后,老师会轻轻开合剪刀,让孩子听微弱的声音,并及时给予安抚和鼓励,帮助孩子建立对剪刀声的正面认知。
此外,老师们还十分注重在剪发过程中给予孩子安全感。剪发时,老师会坐在孩子身边,用一只手轻轻握住孩子的手,另一只手进行剪发操作,让孩子感受到陪伴与支持。对于情绪特别紧张的孩子,老师会暂停剪发,等孩子情绪稳定后再继续,绝不强迫孩子。同时,老师们还会根据每个孩子的特点,调整剪发的节奏和方式,有的孩子适合快速完成剪发,减少其紧张感;有的孩子则需要更慢、更细致的操作,让他们逐步适应。
经过长时间的努力与坚持,星贝育园的孩子们对剪头发的态度有了明显转变。曾经一听到剪刀声就崩溃的孩子,如今能够安静地坐在椅子上,配合老师完成剪发;那些对声音极为敏感的孩子,也能在老师的引导下,慢慢放下捂住耳朵的手,勇敢地面对剪发过程。这些改变不仅让孩子们的日常生活更加便利,也增强了他们克服困难的信心。
在星贝育园,每一个孩子的特殊需求都被放在心上,每一个看似难以解决的问题,都在老师们的努力下逐渐找到应对之策。通过解决孩子因剪刀声产生焦虑情绪的问题,学校不仅帮助孩子们减少了痛苦的体验,更重要的是,教会了他们以更从容的心态面对生活中的挑战,在成长的道路上不断向前迈进。